孩子成绩差就是不用功?这些误解正在毁掉孩子的
重庆龙都儿童医院2025/08/27
10岁的笑笑(化名)成绩一直班级垫底,每天写作业到深夜,父母试过请家教、严加管教,甚至怀疑孩子智商有问题......
直到来到我院学习困难门诊,评估结果让全家震惊:孩子的智力完全正常,而是患有特定学习障碍。
我院周江堡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,发现家长对学习困难存在大量认知误区,这些误解往往导致孩子错过最佳干预期,甚至造成二次心理伤害。
学习困难常见误区
误区一:成绩差就是不用功?很多家长将学习困难简单归咎于懒惰、贪玩,但实际上学龄儿童存在各种类型的学习障碍。
这些孩子可能在某些特定领域存在神经发育异常,他们的困难是生理性的,不是靠努力就能克服的。
误区二:长大自然就会好?不少家长抱着开窍晚的想法等待孩子自然改善。但早期学习困难会持续到中学阶段,并可能继发注意力缺陷、厌学等新问题。
误区三:多刷题就能提高?阅读障碍的孩子需要语音训练,数学障碍需要数感培养,书写障碍需要精细动作训练。
用错误的方法强化训练不仅无效,还会加重挫败感,导致学习动机彻底丧失。
误区四:偏科不是大问题?语文数学成绩相差30分以上,可能提示特定领域的学习障碍。例如书写表达与口头表达差距过大可能有书写障碍,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不匹配可能有计算障碍。这些都需要专业评估而非简单补课。
误区五:就是智商有问题?多数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,甚至在艺术、创造等领域表现出色。他们只是某个特定功能模块存在障碍,错误的标签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心,产生“我就是不行”的自我怀疑。
误区六:吃药就能变聪明?部分家长寻求特效药,但多数学习障碍需要教育康复而非药物治疗。专业的干预训练通常包括认知训练、行为矫正等,需要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重庆龙都儿童医院提醒您:学习困难不是孩子的错,也不是家长教育失败。早期识别和科学干预,大多数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,重拾学习信心。